2023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是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七月中旬,我校组织高一年段的9位对科学技术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代表,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广东中山大学,深入体验大学生活,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聆听名家大师精彩报告、参加科学探究和科技动手实践、与优秀学长互动交流、参与趣味文体活动,开展为期一周科技与文化交流活动。
破冰活动 • 与科学营初见
7月16日,营员们齐聚中山大学广州校区怀士堂参加开营仪式。中山大学委员会副书记余敏斌教授致开营辞,他简要地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历史,希望各位营员能在中山大学科学营里初识科研的魅力,了解科研的过程,体验科研的乐趣。
短暂的休息后,来自五湖四海的营员们在志愿者的组织下进行破冰游戏。营员们踊跃参与游戏,逐渐放下初识的拘谨,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变得更加熟悉,很快就融入了科学营这个大集体,活动其乐融融、充满了欢声笑语。
校园巡礼 • 踏寻中大历史
营员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步入亦称“康乐园”的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园。自怀士堂出发,沿着中轴线游览校园。站在古朴庄严的怀士堂前,营员们了解到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作长篇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是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纷纷心生敬畏与敬佩之情。
行至陈寅恪故居,这幢独立的红砖建筑被茂密的植物所包围,营员们凝视着清脆挺拔的竹子,想起这位中国现代历史学大师“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的为人治学之道。据志愿者介绍,陈寅恪先生讲课时总是端坐而讲、态度严肃,讲堂中一半都是慕名而来的老师,因此他也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来到北门广场,吸引营员们目光的是牌坊上孙中山先生的亲笔题写“国立中山大学”字样,牌坊面朝珠江而立,古色古香、庄严大气,营员们感受到孙中山先生“学海汪洋,毓人作圣;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之寄语的力量。
营员们一路还经过了大钟楼、永芳堂、黑石屋、马丁堂、明代乙丑进士牌坊等历史建筑,也参观了校园内的宿舍、食堂等生活区,营员们不仅感受到中山大学作为名校的历史气韵,也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与期待。
名师讲座 • 点拨未来畅想
科学营紧扣“科学梦、青春梦、中国梦”的主题,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围绕营员们所关心的科技前沿话题开展一系列主题讲座。
生命科学学院苏薇薇教授作为首场讲座的嘉宾,基于思想力、行动力、学习力,为营员们带来题为《顶天立地,快乐创新》的专题讲座。苏教授以自身多年投入医药研究的经验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故事,为营员诠释思想创新的重要性,鼓励营员们乐于、善于去发现新事物,并对感兴趣的领域和事物保持热爱,持之以恒。
随着ChatGPT的出现,人工智能再度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强调突破健康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及发展智慧医疗的重要性。智能工程学院沈颖副教授借此带来《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专题讲座,从人工智能的原理与发展迭代入手,结合她多年深耕智慧医疗领域的成果,介绍人工智能为医疗领域带来的积极应用,营员们也跟随着沈教授的思路,一起畅想了未来新型智慧医院的建设。
能源问题一直是各国、各技术产业关注的焦点。材料学院的卢学毅副教授通过《锂空气电池——原理、发展与挑战》讲座,为营员们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存储技术,以及各类锂空气电池的原理与发展前景。其中涉及到的各种化学反应式与各类材料,虽已经超出高中生的所学,但卢教授用详实的数据、清晰易懂的图表,不断吸引着营员们的对新能源技术探索的好奇心。
在《探索海洋——利器之路》的讲座中,海洋与工程学院王立国副教授带着营员们“踏上”海洋科考船,在这个海洋探索与研究的重要平台上, 一同领略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资源与海洋科学的无穷魅力。
在以《导航技术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题的主题报告中,人工智能学院的朱炬波教授以观星、司南为引,带领营员们回溯导航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征程,由浅入深地讲解了卫星导航技术的原理与发展中所遇到的难关。朱教授还结合了参与北斗卫星系统研究的亲身经历,为营员们介绍了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发展情况与应用推广。北斗卫星系统高精度的全球定位能力,独有的短报文通信服务,以及仅用两年半就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中国速度深深地震撼了营员们。同时,朱教授广博的学识以及他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也激发了营员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拓宽了营员们的科研视角。
在每场讲座之后,我校营员们相当珍惜每一个与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积极举手参与讨论。即便是休息时段,他们也围在专家的身旁,追问心中的疑惑,相信专家们或短或长的解答,也给他们带来了多一份对梦想的笃定与向往。
实地考察 • 开阔社会视野
科学营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考察活动。营员们走进位于珠海的南方海洋实验室,这是围绕海洋环境与资源、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人文与考古三大研究领域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海洋研究和应用基地,在这里营员们通过各类模型、多媒体资源、AR技术与VR装置等,深入了解海洋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
营员们还走入汤臣倍健透明工厂,体会先进的、智慧化的、高效的流水线生产技术;参观位于广州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省博物馆,位于深圳的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加深对祖国、社会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了解,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
我校营员们充分利用每晚的休整时间,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总结每天的学习心得、整理照片资料、制作PPT,在结营仪式上向其他营员们展示了这一周的所看、所学、所思、所想。
营员们表示,此次中大之旅,牢筑了自己未来之梦,“科技梦、青春梦、中国梦”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代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青年学子,更应把握时代机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
发表回复